锐评|直播间“文物”泛滥?鉴宝直播要经得起公众“掌眼”

近日,拥有近2500万粉丝的博主“听泉鉴宝”,被曝出学历造假、直播间疑现馆藏文物、疑盗墓者现场连麦求鉴宝等问题。种种疑云,将“听泉鉴宝”推到聚光灯下,也将鉴宝直播拉进公众视野。 

网络上的直播鉴宝账号。图据潇湘晨报

近年来,民间收藏热度不降,短视频平台鉴宝直播因此非常红火。在鉴宝直播中,主播跟网友就“宝贝”即时互动,不时还会讲讲“段子”,很受网友欢迎。不排除有的鉴宝博主确有几把刷子,但总体来说还是泥沙俱下。

鉴宝本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,鉴定者不仅要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,还要对文物的纹理触感等了然于胸。专家在鉴宝时还要掂量掂量,可有的博主,既没有触摸文物,也没有查证文献,凭连线视频就敢鉴定,可靠程度能有多高?直播中的“文物”种类繁多,有多少是真文物,有多少是博主为了引流而鉴定为“文物”?鉴宝是为了鉴定网友手里的宝贝,还是为了卖自己链接里的宝贝?比如“听泉鉴宝”自称“公益鉴宝”,但其商品橱窗有包括字画钱币、玉石玛瑙、家居饰品等货品在售,截至10月14日,跟买人数高达6.2万,售出商品约7万件。

既然鉴宝与文物有关,就不能过度娱乐化,减损文物的历史厚重感;更不能信口开河胡乱给出鉴定结论乃至在直播中打法律擦边球。面对种种质疑,“听泉鉴宝”呼吁网友不要过度神化他,声称直播的目的是为大家提供情绪价值。在直播间,有人拿博物馆的“馆藏文物”来鉴宝,有人直接直播“盗墓”场面,难道只是为了情绪价值?如果主播故意“以假乱真”,网友将遭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;一些网友可能将博主的鉴定意见当作权威信息,产生风险性的文物投资,显然也不只是满足“情绪”。据报道,曾经颇受追捧的“天天鉴宝”就多次曝出虚假促销、货不对板、退货难等问题,不少消费者预付款都追不回来。

鉴宝主播应该具有怎样的资质,能不能借由鉴宝带货,是不是什么都能拿来鉴定,平台应对鉴宝直播作出必要的规范,让其告别野蛮生长。在文博热、收藏热的当下,走进直播世界的鉴宝大有可为。平台和主播都应该把握住这一契机,让鉴宝直播真正经得起观众“掌眼”,为鉴宝直播发掘更多可供发展的宝藏空间。

记者:张悦

Tags: